机场专业化经营方能翩翩起舞
奖学金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信心与勇气,是一种荣誉,大家非常感激和珍惜。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中,国家电网是追梦人,亦是筑梦人。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国家电网的创新发展成果惠及世界,推动企业发展空间的延伸拓展,推动世界能源互联互通的梦想走向现实。
创新车轮 标注中国引领的高度与气度全球能源资源配置的最强大电网,全球新能源大规模接入技术最为先进的电网,全球安全运行水平最高的电网国家电网实现理念、技术、品牌的中国引领,创新的车轮引领国家电网开创发展新格局、新空间、新境界,推动中国能源事业以及世界能源发展滚滚向前。国家电网累计完成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投资381亿元,为191.7万无电户、749.5万无电人口解决了无电问题。国家风光储输工程、舟山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我国智能电网、柔性直流输电、大电网安全、新能源并网技术水平迈向新的高度。时间,镌刻奋斗者的坚实足迹,见证筑梦人的不凡历程。引领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履,国家电网充分发挥能源结构转型的支点与引擎作用,在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中释放关键力量。
梦想,感召砥砺奋进的不渝之志,汇聚接续奋斗的磅礴之力。投资32亿元,2.8万个国家光伏扶贫项目接网工程全部完成,累计接网容量9003兆瓦,惠及138.5万户家庭。有了电,就解决了我创业中最大的障碍!充足的电力供应让世代以放牧为生的她在旅游的大潮中抢占了先机。
送光明温暖农牧民群众的心窝国庆前夕,鄂温克旗锡尼河供电所所长马海君又一次跋涉80余千米,来到鄂温克族牧民达西斯仁家中,帮他检查用电设备,让他们度过一个温暖亮堂的国庆节。从年初达西斯仁家搬迁到鄂温克旗至今,马海君和同事已经来过十多次,接电、送电、增容一次次真情服务让达西斯仁一家安心用电。蒙东电网的供电区域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域辽阔,人口分散。同努恩吉雅一样,今年的国庆假期对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景区内的云玉家庭牧场女老板杨国艳而言也不同以往。
截至10月10日,魏家卯电厂累计向负荷中心输送电量50.9亿度,来自内蒙古的清洁电能通过特高压输电通道,点亮了负荷中心的盏盏明灯。长假期间,她的家庭牧场收获了营业一周年来的最高利润。
在内蒙古东部40余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1200多万各族人民在迈向新生活的进程中,感受着电力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变。动力电照亮农牧民幸福新生活10月4日,对于兴安盟乌兰毛都草原的蒙古族牧民努恩吉雅来说,这个中秋不同寻常。2016年5月,魏家卯电厂送出工程通过核准,正式成为蒙西天津南特高压工程的配套电源点。随着特高压项目在草原大地的快速建设和发展,内蒙古能源发展迎来了新希望。
今年,我们电厂彻底告别了有电送不出的困境,实现了全速运转,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为此,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内蒙古特高压交直流外送通道,并纳入十二五电网规划。而东北、华北等地区电力市场已趋近饱和,电力消纳程度有限,有电送不出成为阻碍内蒙古能源发展的瓶颈。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从资源困境到输电八方,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同全区各族人民一道,共绘祖国北疆靓丽图景。
今年,我们有了风光互补装置,电足了,就能在包里过节了,团圆、赚钱两不误!努恩吉雅说。长期以来,牧民随草而居的放牧生活流动性强,造成电网延伸难度大、用电难的问题突出。
在特高压未建之前,内蒙古电力外送主要通过11条500千伏输电通道,向华北和东北等地区负荷中心送电。长期以来,受制于地区能源发展困境,组建8年的魏家卯电厂始终无法实现并网运行,这让大家都很焦虑。
同时,作为特高压输送通道另一端的负荷中心也同样获益良多。因为这是他们全家第一次在牧包里过节。得益于新一轮农配网升级改造工程和低电压治理,像杨国艳一样的23.5万用电客户彻底告别了电压不稳、卡脖子等用电难题,居民用电可靠性达到99.9%,为农牧民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在山东,内蒙古的电能正在为青岛港全自动码头的正常运转提供重要的电力支撑,为山东省全部用电量解决了五分之一的用电负荷;在天津,内蒙古的电点亮了全运会赛场的璀璨明灯来自大草原的电能源源不断地为负荷中心的经济发展贡献着力量。为此,国网蒙东电力充分发挥草原风光资源优势,利用风光互补的原理,因地制宜解决了1.04万户无电人口的通电问题,蒙东电网实现了户户通电,为草原深处的农牧民送去了光明和温暖。而对于锡尼河供电所的员工而言,近2万平方千米的供电半径和分散居住的草原农牧民,让他们的工作增添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经过电网建设与改造,蒙东电网整体面貌彻底改观,形成以各盟市500千伏电网为依托的220千伏主网架,各级电网的协调性、坚强性、安全性、合理性大大增强。多亏了他们,让我在这里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2016年12月26日,蒙西天津南特高压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华能魏家卯电厂成功并网运行,实现了跨省远距离输电今年,我们有了风光互补装置,电足了,就能在包里过节了,团圆、赚钱两不误!努恩吉雅说。
长期以来,牧民随草而居的放牧生活流动性强,造成电网延伸难度大、用电难的问题突出。对于曾是地地道道牧民的杨国艳来说,带给她致富新机遇的就是牵到草原深处的动力电。
为此,国网蒙东电力充分发挥草原风光资源优势,利用风光互补的原理,因地制宜解决了1.04万户无电人口的通电问题,蒙东电网实现了户户通电,为草原深处的农牧民送去了光明和温暖。今年,我们电厂彻底告别了有电送不出的困境,实现了全速运转,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得益于新一轮农配网升级改造工程和低电压治理,像杨国艳一样的23.5万用电客户彻底告别了电压不稳、卡脖子等用电难题,居民用电可靠性达到99.9%,为农牧民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动力电照亮农牧民幸福新生活10月4日,对于兴安盟乌兰毛都草原的蒙古族牧民努恩吉雅来说,这个中秋不同寻常。
截至10月10日,魏家卯电厂累计向负荷中心输送电量50.9亿度,来自内蒙古的清洁电能通过特高压输电通道,点亮了负荷中心的盏盏明灯。同努恩吉雅一样,今年的国庆假期对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景区内的云玉家庭牧场女老板杨国艳而言也不同以往。
同时,作为特高压输送通道另一端的负荷中心也同样获益良多。同时,国网蒙东电力深化互联网+营销服务建设,构建全能型供电所,优化设置50余家乡镇供电所,65%的供电所实现营配业务融合;智能费控电表已经在蒙东实现全覆盖,用电客户线上办电比例超过99%,智能交费客户比例超过95%,办电方式的变革让当地群众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办电无忧。
十二五期间,蒙东电网累计完成投资300亿元,新建66千伏及以上线路达到2.84万千米、变电容量达到3315万千伏安,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2倍和2.3倍。努恩吉雅牧包所在的乌兰毛都草原既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又是风光资源富足的草原。
百十公里的路途,他们随叫随到。但对于华能魏家卯煤电厂的职工而言,心中却有些许温暖。8条特高压工程全部建成后,预计年输送电量约3000亿度,其中内蒙古将外送清洁能源电量达到1000亿度。在内蒙古东部40余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1200多万各族人民在迈向新生活的进程中,感受着电力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变。
经过电网建设与改造,蒙东电网整体面貌彻底改观,形成以各盟市500千伏电网为依托的220千伏主网架,各级电网的协调性、坚强性、安全性、合理性大大增强。以前,每年这个时候,牧包只能靠小型发电机供电,家用电器和供暖设备带不起来,我们就只能回到城里过节,草场就荒了。
长期以来,受制于地区能源发展困境,组建8年的魏家卯电厂始终无法实现并网运行,这让大家都很焦虑。随着特高压项目在草原大地的快速建设和发展,内蒙古能源发展迎来了新希望。
2016年5月,魏家卯电厂送出工程通过核准,正式成为蒙西天津南特高压工程的配套电源点。特高压点亮负荷中心盏盏明灯10月初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人们已经提前感受到了初冬的寒意。